硅溶膠(Colloidal Silica)是無定形二氧化硅在水中的分散體系,其分子式為mSiO2·nH2O。國際上從四十年代開始生產工業用硅溶膠,我國從1958開始硅溶膠的生產與應用。但長期以來,產品品種、質量、數量、用途同發達 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我們采用"單質硅一步溶解法"工藝專業生產各類硅溶膠系列產品,所生產硅溶膠具有雜質含量低、透明度好、膠粒均勻、結構致密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精密鑄造、耐火材料、涂料、造紙、食品、電子等行業,受到國內外用戶的普遍好評。
生產硅溶膠的傳統方法是"離子交換法"。該工藝一般是先將稀釋、精制后的水玻璃溶液(硅酸鈉),通過陰、陽離子交換樹脂置換,得到稀的硅酸溶液,然后再經造粒、濃縮得到相應成品。而"單質硅一步溶解法"則是以單質硅為原料,在催化劑(氫氧化鈉等)的作用下,直接與去離子水反應得到所需成品。
兩種工藝所生產的硅溶膠的質量差異簡述:
1、膠粒結構不同:"離子交換法"的造粒過程實際上是由置換后生成的小粒子聚集到晶核上生成相應大粒子的過程;而"單質硅一步溶解法"的造粒過程是硅與水反應生成的一個個新生態二氧化硅單個分子自由結合成膠粒,然后新生分子繼續聚集到這些膠粒上,膠粒逐漸增長到所需大小尺寸的過程。顯然,后者得到硅溶膠膠粒會更致密、更均勻。
2、雜質含量不同:一般的國產水玻璃中含有大量雜質,這些雜質既無法在水玻璃精制工序中完全除去,也無法在離子交換平衡過程中除盡,所以用該工藝制得的硅溶膠產品不可避免地會含有大量不明雜質,相比之下,"單質硅一步溶解法"由純硅粉和去離子水反應直接生成硅溶膠,催化劑氫氧化鈉等則轉化成穩定劑氧化鈉等,整個過程無任何雜質帶入,所以得到的硅溶膠成品雜質離子極少。
GS-830單質硅型硅溶膠性能指標 | ||||||
SiO2% | Na2O% | 比重(25℃) | PH值(25℃) | 粘度(25℃,mm2/s) | 平均粒徑(nm) | 穩定期 |
≥31 | ≤0.5 | ≥1.21 | 9.0-10.5 | ≤6.5 | 7-9 | ≥1年 |